大家還記得大名鼎鼎的前鋸肌嗎?
就是那個 跟肩膀穩定很相關、但偏偏大家都很無力 的前鋸肌啊!
之前我們有提到過關於前鋸肌一個很好的運動
這裡來簡單複習一下是什麼動作
今天我們要來更仔細地講解這個動作
為什麼要做這個動作?這個動作有什麼進階版嗎?
開講之前,我們要先再仔細的看一下前鋸肌
其實我們的前鋸肌可以分成三個部分
分別是:上、中、下,他們的附著點與跟肩胛骨的關聯性都不太一樣
上(superior):主要連結到 1 & 2 根肋骨,接在肩胛骨的上角
中(middle):主要連結到 3 & 4 根肋骨,接在肩胛骨的內側緣
下(inferior):主要連結到 5 - 9 根肋骨,接在肩胛骨內側緣及下角,是最有力的一束
我們常說 『 前鋸肌可以讓肩胛骨做出向上旋轉的動作 』
主要就是再說前鋸肌的下束,強而有力的下束可以幫助肩胛骨向上旋轉,
同時前鋸肌的上束則是下束的拮抗肌(antagonist),可以讓肩胛骨做出下壓的動作
-----
講到這裡,大家可以稍微思考一下下面這個問題:
前鋸肌上束接在我們的第 1 & 2 根肋骨上,假設前鋸肌的上束過度緊繃(可能因為呼吸、肋骨無法很好的活動)
是不是也有可能導致前鋸肌下束無法有好的收縮,進而抑制他的功能?
這時候假設我們要啟動前鋸肌,那上束的問題是不是應該先解決呢?
(非常歡迎大家回答這個問題唷!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值得思考的問題)
-----
講了這麼多,既然前鋸肌有分成上、中、下三束
那關於前鋸肌的訓練,我們是不是應該也要考慮不同方向的收縮可能性呢?
就像在 3D MAPS 課程中所提到的
所有的關節、肌肉,都會有三個平面的動作
在運動及訓練時三個方向動作都要考慮到
我們今天就要來看一下原本的這個動作可以怎麼加強!
首先,讓我們先把姿勢擺好
原本的動作是將雙手擺放平行位置,與肩同寬,今天我們要將右手的位置稍微做些改變(假設訓練右邊)
基本動作:胸肋整個往前調,再用前鋸肌的力量將胸肋撐回來
動作變化型有六種,分成兩組(以下皆為右手的擺位)
第一組:常見動作組 common motion(較容易)
1. 往前移動(屈曲)
2. 向外打開(外展)
3. 向外旋轉(外轉)
第二組:較不常見動作組 uncommon motion(較難)
a. 往後移動(伸直)
b. 向內移動(內收)
c. 向內旋轉(內轉)
以上的 common/ uncommon motion 大家可以稍微記一下唷!之後在其他篇文章會再提到
大家可以試試看在以上的不同擺位下,是不是有不同的出力感覺呢?
甚至有些動作好像完全出不了力(因為太難做了!)
一樣的,每個擺位都可以重複 6 次唷!
關於前鋸肌,這麼重要的一條前鋸肌
這個 3D 平面的訓練真的是不能少啊!
-----
隋文附上這次去泰國 AFC 與 Colin 的合照一張